
发布日期:2025-10-08 08:23 点击次数:196
前段时间在沿海某上市公司调研,某业务部门负责人和我反馈说,他们今年年初做了激励机制改革,整体的导向就是多劳多得,在和我沟通之前,他对过去几个月薪酬绩效方案实施情况做了复盘,他说过去几个月是达到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激励导向了,员工每个月的收入与部门效益变化导向一致,而且“奋斗者”和“躺平者”也更大更合理的拉大了差距。
但是他发现一个新的问题是:收入很高的月份,员工也并没有表现出很好的激情,见我疑惑的眼神,他进一步解释说,就算是收入很高的月份,员工的工作状态也并没有表现得更好、更积极、更主动,反而员工整体上都呈现一种“完任务式”的工作方式,这让他很不解,他说,他刚进公司那几年,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琢磨如何将工作做得更好,如何将项目做得甲方更满意,而在当前的环境下,在年轻的普通员工身上似乎根本见不到类似的工作氛围!
实际上,据我最近的观察,很多企业都呈现类似的情况,而且似乎有一种越来越明显的趋势,究其原因,在我看来,主要是三方面:
一是,当前环境下,多数员工看不到希望,这里的“希望”包括很多企业现行的激励机制都是建立在企业高速快速增长背景下的,对当下企业实际面临的停滞或后退的环境有诸多不适,换言之,企业的分配机制并不能效体现“多劳多得”。
8月中旬,我在沿海某企业汇报企业发展战略,会后骨干人员主动加了我微信。在之后的一个周末他给我打电话,主要就和我说了一件事。他说,他认为他们企业当务之急不是解决战略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人的问题。他进一步解释说,他们单位一直以来都是很好的单位,所以有很多“关系户”,过去公司效益好,“养着”他们也没有关系,毕竟大家也都不是很累,而现在的问题是,在一个部门里,“关系户”基本啥也不干,有些甚至经常都不来公司,到年底了,他也拿1万块,而那些拼死拼活工作的人,也就是多一两千块钱……久而久之,那些真正干活的人,根本就不想干活,领导推一下就动一下……
二是员工看不到成长的空间和希望,最近在很多企业都弥漫着一个关键词——活着。即便是那些看上去非常忙的企业,多数情况下现金流也并不健康,公司随时弥漫着一种“减员、降薪”的氛围,我最近在很多城市的很多企业深刻地体会到了城市“最低工资标准”的实际意义,不少企业已经只能给员工发放公司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了……前段时间,在广州有家国企业的领导人问我,是不是一定给给员工至少发2500/月(广州最低工资标准),能不能不按这个标准发,因为即便是按这个标准,算上五险一金及办公成本等,每个员工身上还得花上5000的成本,公司有点吃不消了……
在这样的氛围下,多数企业的员工基本上没有了晋升的机会和空间。实际上,在我看来,当前的环境下,普遍员工晋升的通道基本上关闭了。有趣的是,有一部分95后员工,他们的工作状态就是“不想晋升”,因为晋升后随之而来的工作压力会增加,公司的要求也会增加等,我最近看到一个有趣的观点,说是过去较长时间欧洲很多国家经济衰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人愿意当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很多人都只愿意安静的当个工人,因为工人的福利很好,而责任却并不大。
所以,一方面那些有“事业心”的原因实际上在当前的环境下,在他们当前任职的企业里,看不到成长的空间,他的动力和激情自然就会减少,“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维就会随之而来,另一方面,不少年轻员工根本就不想在工作上多费心思,工作只是他整个生活的一部分,实际上,很多70后、80后基本上把工作当作生活的全部。上上周五下午我在某企业和客户董事长汇报方案,汇报到一半,他临时接到个电话,有急事要处理,他站起来说了一句:今天就到这里,明天(周六)上午继续……我当时也是不爽的,因为我已经连续三周周末都在加班了,但是我脱口而出的还是“好的,没问题”。
我最近也碰到一家企业,尽管“十四五”期间公司预期的目标远远没有实现,但是我最近在逐个和他们的领导班子及中层管理者调研时,发现他们上下都散发着一种乐观和期待,要知识他们上一年的目标完成不到25%,究其原因是今年年初刚刚换了新领导,新领导的能力大家都有了解,而且在这过去的几个月里,新领导带领大家把内部管理、发展方向做了清晰的梳理,并且还有效落地了几个大项目……
三是当前很多工作的难度都比以前难,尤其是知识型服务,似乎以前很多习惯性的方式、方法,已经很难有效的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了,比如,过去很多企业的市场经营,只要市场人员勤于往外跑,和甲方吃吃饭、喝喝酒,通常都不愁业务的,而当前的问题的,这样的做法基本无效,首先是连找甲方吃饭的机会都越来越难,其次是甲方也非常不容易——很缺钱……
我在很多企业调研,业务部门的人员都会提希望管理部门少一些管理,少一些要求,能够让他们安心的做经营、做生产,然则当前的情况是很多企业在强调抓管理——穿透式管理,就是从上一竿子管到底,上周我在一家业务多元化做得很好的企业调研,分子公司的负责人和我讲,在他们单位,只要总部放权的企业都发展得非常好,而总部管得死的企业,基本上都是生不如死的状态,他特别希望通过我们的这一次发展规划服务,能够把这些问题在企业内部达成有效的共识,能够更好的授权……引用一些管理者的原话“应付各项任务已经筋疲力尽了,哪里还能有想法做到八九十分,只求任务快点结束”。
实际上,当前的情况是,我们习惯的努力再也不能使唤我们轻易的获得想要的结果,因为今天很难找到“事半功倍”的方法,甚至也不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样一来,很多员工实际上也不会“想方设法”想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而且要做到极致,本身也很有难度。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是时代所带来的问题,是很难解决的,而作为企业又不得不解决,我的建议,一是企业领导者、管理者一定要对未来乐观,给员工以信心和希望,而且要是行动上的乐观和希望,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们要积极思考和谋划未来;二是要从过去“关系”管理转向“制度”管理,建立确定性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度,让员工能够有确定性和安排感,激励能力的人往前冲,尤其要构建“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机制;三是避免把优秀的员工“往死里用”,要给他们预留思考、学习的时间,也就是管理学上讲的要谨慎“鞭打快牛”的管理哲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Powered by 吉林快三开奖结果查询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